信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信息
跟着这群“偶象”世界看到一个可可爱爱的中国
发布日期:2023-06-07 阅读次数: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近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迁徙数百公里,不仅在中国引发“全民观象”,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围观群众纷纷为大象的憨态可掬、团结互助倾倒。伴随大象的足迹,更多人感知到一个可爱可信、生动立体的中国。

  美联社说,这些流浪的大象不仅已在中国国内出名,还正在成为国际明星。推特、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到处都是这群迁徙大象各种滑稽动作的视频片段,其中幼象滑进灌溉渠不得不让年长的同伴帮助摆脱困境的视频尤其受欢迎。

  旅途中的大象为世界带来温暖治愈的“象能量”,大批国外网友点赞:“太有意思了!”“太可爱了!”

  有网友看完迁徙象群中刚出生的小象在成年象的拱卫下睡觉的视频后感慨:“这是我一天中见过的最美好的事!”

  象群互助为世界带来鼓舞人心的“象能量”,很多网友感动于大象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一位名为MrDeterministicChaos的网友写道:“我们应该向大象学习,更注重家庭,与家人一起度假,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丹麦TV2新闻台在其网站和社交媒体账户上报道亚洲象“不可思议”的北上迁徙,并配发视频,获得大量点击和评论。丹麦民众在TV2 Instagram上的留言是一边倒的“有爱”,以及对家庭亲情的共鸣。

  有人留言说:“看到大象一家子睡在一起我被深深触动了,那是因为有人默默地跟着它们,照顾它们啊!”“这个小象的睡姿让我想起了自己孩子还跟我们一起睡的时候,哈哈,他打呼噜像直升机。”

  伴随大象的脚步,世界看到一个美丽而温情的中国,也看到了中国政府处理问题的细致、认真和专业。

  《巴黎竞赛画报》网站8日刊登图文报道展现了大象们幕天席地、卧倒休息的场景并赞叹道:大象们在路上打盹的场景是“中国的美丽一幕”。

  名为Heinz的网友说:“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了它们的安全,真是太好了!”

  法国24电视台在优兔发布大象的视频短片后,名为Salvatore的网友留言说:“谢谢中国民众对这些正在你们美丽国度迁徙的庞大动物保持耐心……尽管大象沿途造成很多破坏,但谢谢你们对它们如此友善。”

  名为Kei Yukina的网友为中国政府保护大象的举措点赞:“干得漂亮!”

  名为Hachi Tube的网友说:“他们甚至派卡车司机拦住大象不要上高速路和进入城市,我欣赏这种做法。要不然,它们如果想过去,真的会趟出一条路,让你无能为力。可爱的人们,(中国)地方政府干得漂亮。”

  美联社、法国《20分钟报》、英国BBC、《卫报》等美欧主流媒体不约而同注意到,为了应对看似可爱、实则有一定危险性的野生象群北迁,保证人象安全,中国政府调集应急团队,用无人机和红外摄像机跟踪并“护送”象群,及时疏散居民,以确保当地民众的人身安全。为了避免象群进入居民生活区,工作人员准备了菠萝和玉米等食物引导象群改道,并用车辆封锁道路。

  6月5日15时10分,象群由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进入夕阳乡活动,人象平安。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有网友出于对中国的偏见和不了解,把这群大象的迁徙说成“看看,连大象都要逃离中国”,遭到更多其他网友的反驳:“不,他们是更深入地走进中国”“这群大象是从边境向中国内地迁徙,按照你的逻辑,他们热爱中国”。

  亚洲象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云南省在亚洲象分布的热带地区建立了总面积约51万公顷的保护区。经过3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增加到目前的约300头。

  这次的象群迁徙在中国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给老百姓们造成了一些财产损失,需要妥善处置。但另一方面,大象们的“奇幻旅程”,唤起了世人心理和感情上的同鸣共振,于不经意间,让外国民众获得了对中国更加客观深入全面的认识。

  习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线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