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技部主办的“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南宁论坛”,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100余名各省区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科普理论工作者,围绕如何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推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进行了广泛探讨。
参加论坛的代表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02年《科普法》实施以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普将其概括为6个方面,即科普投入不断提高,科普创作不断探索,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传播不断升温,大型活动不断成熟。
据最新统计,全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技场馆(站)859个,科普画廊15万个,城市社区科普(技)活动专用室4.7万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23.5多个;全国各类科普人员已达160多万人;每年出版科普图书3162种,发行总量近5000万册;近期每年全国共举办科普(技)讲座70多万次,听众达1.5亿人次。
与会代表也看到尚需解决的许多问题:科普基础条件滞后,经费投入不足,东西部差异较大、科普总体能力弱。李普指出,全国科普经费筹集额已在50亿元以上,但分布明显不均衡,东部每省平均在3亿元以上,中部每省在1亿元左右,而西部每省不足6000万元。
科普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基础工程,包括科普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体系等。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科普处副处长许佳军说:“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
要提高其综合实力,自然离不开必要的科普资源。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认为,科普资源可以概括为科普能力和科普内容或产品两大类。科普能力资源主要包括政策环境、人财物、组织和科普信息等;科普产品资源主要包括场馆与基地类、传媒与信息类、活动类科普资源等。
据调查,我国科普政策资源很好;科普队伍有所发展,但数量有限,素质不高,尤其是科普创作人员更缺;科普财力资源状况明显好转,但总体上看还很匮乏,科普经费仍然不足,而且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很不平衡;科普组织发展较快,但仍不健全且发展不平衡。
科技资源科普化既是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也是科技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快科技资源科普化,是发掘科普资源,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在本次论坛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积累了丰厚的科技资源,为科技资源科普化奠定了基础。任福君说:“科技资源科普化的过程,是科技资源功能和作用的拓展与延伸,并不影响其属性,但是却从根本上丰富了科普资源,提高了科普能力。”
2006年,科技部和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后,至今中科院所属的82个研究所已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年参观人数达到57.96万人。北京市结合奥运村科普园区建设,将园区内天、地、生3个领域的8个科研院所的近几十亿元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了科研与科普的有效链接。据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2318个单位向公众开放,参观人数约236.8万人。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的理念,逐渐为科技管理部门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陈大克说:“科技工作只讲研究,不讲科学普及、不讲应用推广,就难以体现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属性。”从1999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组织实施3年一轮的科技创新计划中,加强了成果转化工作,并专门安排了科技素质提高专项计划,设立和开展科普专项行动。
从总体看,我国科技资源科普化还十分有限。科技人员参与科普活动人数比例,科研机构、大学向公众开放、接待参观人数,还是科技计划向科普倾斜度仍很低,科技资源科普化潜力很大。
任福君给记者举了个例子,2007年,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了4200万人,如果有1%参与科普活动,那就是42万人。而且科学家、科技人员将自己的研发成果写成科普作品,还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再说,我国每年还产生那么多科技成果、论文和专利,仅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就达7.82万篇,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到82.8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98万件,发明专利授权9.37万件。这些都是科普化的巨大资源。
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关键在政府引导,重要的是营造有利于科技资源向科普转化的良好环境和激励机制。上海市科普促进中心主任李健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一些科研机构、大学对科普工作不重视,科技人员对科普活动不热心。在一些人眼里搞科普不如搞科研,评职称、晋级、奖励排不上号。
为改变上述状况,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的良好局面,任福君建议,一是政府应设专项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为科技资源科普化提供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二是建立支持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三是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激励机制和有效工作方式,包括建立全社会参与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设立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基金,建立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四是以科普资源共建与共享为抓手,加速科技资源科普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