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创新企业试点配套规则落地,以及证监会接收并受理小米集团在国内发行CDR并上市的申请,备受关注的创新型企业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浪潮即将到来。
《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创新试点企业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深思熟虑,以及对资本市场稳定的呵护和关切。同时,近年来A股市场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制度建设、市场容量、投资理念、投资者教育等各方面为迎接创新型企业登陆境内资本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广大投资者分享创新型企业以及中国新经济发展成果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随着《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创新企业试点配套规则落地,以及证监会接收并受理小米集团在国内发行CDR并上市的申请,备受关注的创新型企业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浪潮即将到来。与此同时,由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等6家机构申报的战略配售公募基金获得证监会批文,将重点投资于包括A股、CDR在内的创新型企业上市的战略配售。
资深投行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从这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创新试点企业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深思熟虑,以及对资本市场稳定的呵护和关切。同时,近年来A股市场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制度建设、市场容量、投资理念、投资者教育等各方面为迎接创新型企业登陆境内资本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广大投资者分享创新型企业以及中国新经济发展成果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近年来,全球知名交易所展开争夺优秀公司的激烈竞争,其中纽交所为增加对创新企业的吸引力,于2017年修改了上市流程,港交所“同股同权”时代亦已成为历史。目前,中国内地监管机构主要从两个方面支持新经济公司在资本市场发展,一是IPO制度改革,二是CDR制度设计,为资本市场更好服务于创新型企业和支持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铺路。
中国经济培育出了数量可观的创新型企业。在Crunchbase、CB Insights等国际机构榜单中,中国企业总数均位列第二,紧随美国之后。投行人士认为,通过制度创新,引导海外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回归中国资本市场、鼓励更多创新型企业在境内上市,将构筑“创新型企业-资本市场-经济动能转换”的正向循环,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撑中国新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选择。
由于创新型企业的行业龙头不少已在海外上市或计划上市,目前A股市场的优质创新型企业标的具有稀缺性。而A股未来的上市公司行业结构需要与宏观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相匹配,资本市场亦高度关注创新企业的投资机会。
有市场机构统计显示,2018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增量最多的包括计算机、医药生物、传媒、休闲服务、轻工制造等行业,持有市值分别较2017年末增长655.44亿元、588.80亿元、174.01亿元、143.30亿元和80.78亿元;机构投资者中QFII投资者持有市值的增量也主要在医药生物、休闲服务、传媒、机械设备和计算机等创新型行业,持有市值增量分别达到18.75亿元、11.54亿元、9.93亿元、8.97亿元和8.11亿元。
长期来看,随着A股纳入MSCI,更多境内外投资者进入市场,价值投资资金将稳步增加,无论一级、二级市场都需要更多代表新产业、新经济的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完善A股上市公司结构,稳步推进整体市场价值提升。
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药明康德、工业富联等多家创新型企业陆续登陆A股市场,得到投资者高度认可。例如,药明康德、富士康、宁德时代均实现了网上网下高倍数超额认购,富士康更是吸引了包括“国家队”、大型央企及央企基金、BAT等在内的20家投资机构参与战略配售。从上市后市场表现来看,药明康德上市后实现连续16个涨停,累计涨幅达到280.90%,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而在上市以后,创新型企业也持续受到市场资金青睐。这里所说的创新型企业主要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生物医药、计算机、通信、国防军工行业上市后累计涨幅居前。采掘、建筑材料、钢铁等传统行业上市后累计涨幅较低。医药生物、计算机、通信等创新型行业市场表现优异,体现了市场资金对该类型企业的持续关注。创新型企业的陆续上市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源头活水”,进一步吸引更多资金进入。
有统计显示,近年来,A股市场IPO申购资金较为充裕。2016年、2017年发行的IPO项目中,网下发行提供有效报价的配售对象家数平均为4630家,平均名义申购金额约6690亿元。2018年至今,网下发行配售对象家数进一步增长至5542家,平均名义申购金额约为6515亿元。
2016年、2017年,网上发行平均名义认购倍数为3853倍,平均有效申购户数约为1325万户。2018年至今,网上发行平均名义认购倍数为3377倍,平均有效申购户数为1326万户。
投行人士认为,现行信用申购制度下,名义申购规模存在放大,但根据上述保守测算的发行申购资金量,A股市场对单一项目的承接规模接近5000亿元,对大盘股发行有充足的承接能力。
同时,A股二级市场交易量也较为充沛。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A股总市值约为54.42万亿元,流通市值约为43.47万亿元。日均成交额超过4500亿元,相对大盘股发行密集的2007年、2008年的日均成交额已显著提高(2007年8只大盘股上市初期流通金额平均约270亿元,同期A股日均成交额约1800亿元)。投行人士认为,目前A股市场有能力消化大盘股上市流通的影响。
再者,战略配售基金将更好保障创新型企业的成功发行,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创新型企业登陆境内市场进行了统筹考虑。首先,从6只战略配售基金管理人的选择上,选取了内地领先的基金管理机构;其次,战略配售基金的募集仅面向个人投资者(且设定50万元的上限,体现了公平性)、社保和基本养老险等特定机构投资者,认购费率低,惠及更多投资者的政策导向明显。第三,战略配售基金的封闭期为36个月,为未来包括CDR或A股方式的发行提供稳定的长线资金,也有利于大盘创新型企业的发行和后市稳定。
近期,工业富联IPO发行采取向网下投资者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其中,证券基金公司、保险机构、证券公司、QFII、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等有专业定价能力的专业机构的报价对最终定价有重要影响。同时,为促进网下投资者合理报价,对于网下投资者获配数量上采取一定比例和一定期限的锁定期限制,抑制高报价,保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采取创新战略配售机制,也会降低发行对市场资金的影响。工业富联IPO发行规模的30%向战略投资者进行配售,战略配售的规模约80亿元,引入了“国家队”、大型央企及央企基金、大型保险公司和“BAT”互联网企业等重量级投资者。投行人士称,参照工业富联IPO的发行安排,预计未来包括以CDR或A股方式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发行,也将可以采纳战略配售机制,将相当比例的发行规模向锁定期超过12个月的长期投资者进行配售。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战略投资者采取不同的锁定期安排,能够通过分批解禁的方式,减小战略配售股份集中解禁对市场的影响。
近期有观点认为,A股弱市环境下创新型企业回归会分流市场资金,导致市场下跌。多位资深市场人士认为,该观点并无事实依据。市场人士认为,近期A股市场的交易情况以及海外资金的持续进入,均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投资价值和估值水平的认可。而创新型企业的发行上市,将进一步优化A股上市公司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这也是多年来资本市场的期盼,如今即将变为现实。
6月11日凌晨,证监会披露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上市》文件。CDR招股书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1,146.25亿元和344.12亿元;小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负22.48亿元、2.33亿元、39.45亿元和10.38亿元。
6月11日凌晨,证监会披露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上市》文件。招股书披露,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至此,小米成为CDR试点的第一单申请。
CDR全称China Depository Receipts,意为中国存托凭证,由存托人签发、以境外证券为基础在中国境内发行、代表境外基础证券权益的证券。
申请的条件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且估值不低于200亿;设立持续经营3年以上,最近3年内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等。
根据已公布格式内容要求,企业向证监会递交申请文件,报请证监会核准。公开发行CDR,需要向沪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交易所审核同意后,双方签订上市协议。
6月7日,证监会接收并受理了小米递交的《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上市》的申请,这意味着,CDR试点首家申请公司花落小米。那么,小米最新的招股书有何看点呢?《每日经济新闻》带您一起梳理!
相比之前小米在香港联交所披露的招股书,本次招股书的新增数据为201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该季度小米营业收入344.12亿元,营业净利润-66.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0.0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
CDR招股书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1,146.25亿元和344.12亿元;小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负22.48亿元、2.33亿元、39.45亿元和10.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CDR招股书在披露“境内外信息披露差异”章节中,介绍了小米在报告期间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负3.03亿元、18.95亿元、53.62亿元和16.99亿元,盈利状况良好且盈利能力增强。
小米CDR招股书显示,小米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收入持续增长。
小米手机进入了74个国家和地区,在14个海外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市场前5名。以印度为例,根据IDC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市场份额达到30.3%,连续三个季度成为印度第一。近期,小米还正式进入了法国和意大利市场,2018第一季度 Canalys调研报告显示,小米欧洲市场增长率超过了999%,不到一年时间销量就成为欧洲第四,小米模式正在全球开花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2.9%的情况下,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2800万台,同比增长87.8%,小米模式正在多个国际市场被验证。
1、研发核心自主产品30%;2、扩大并加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及移动互联网服务(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业的生态链30%;3、全球扩张40%。合计100%。
同时,本次招股书也披露了小米在中国香港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以下用途:(1)约30%用于研发自主产品,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AI音箱和智能路由器;(2)约30%用于投资扩大及加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及移动互联网服务(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业的生态链;(3)约30%用于全球扩张;(4)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另外,证监会已于6月7日接收并受理小米集团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10日,目前文件名已变更为《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上市》。至此,小米成为CDR试点的第一单申请。
小米上周五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据接近小米IPO项目的中介人士称,目前投资人尤其是基石投资者“入围”竞争激烈,给出的估值普遍在750亿-800亿美元之间,也有一批机构给出超过800亿美元的估值,不过目前尚未敲定任何基石投资者。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的小米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分别为86.91亿元、124.15亿元、234.48亿元和76.97亿元。仅2018年第一季度的收入达到了2017年全年的32.8%。
招股书引用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小米盒子2017年的出货量在中国境内排名第一。另据奥维云网(AVC)的数据,4月份小米电视线上线下总出货量跃居中国第一。
招股书还披露,小米IoT平台连接了1亿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以联网设备数量口径统计,小米占全球消费物联网市场份额为1.9%,亚马逊和苹果分别为1.2%和1%。
根据此前在香港递交的招股书,截至2017年底,小米占全球消费物联网市场份额为1.7%,亚马逊和苹果均为0.9%。小米巩固了对亚马逊和苹果的领先地位。
招股书披露,公司的金融相关业务均已重组只小米金融,小米金融为小米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拟采用的股权激励计划将向雷军、小米金融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授予小米金融期权。通过运作小米金融期权计划,公司预计小米金融未来将不再为小米集团的控股子公司。
从2018年起,未来三年,除小米集团就小米金融重组提供的一次性重组贷款外,小米集团为小米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最高金额上限分别为127.7亿元、149.5亿元和145.5亿元,合计422.7亿元。此外,双方也对营销服务、全面支持服务、支付结算等服务设定了最高交易限额。
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税前净利润占小米集团的比例分别为0.9%和0.22%。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金融总资产占小米集团的比例为13.55%。
在“独角兽”基金正式开售前日,关于独角兽基金调整募集上限的消息在市场传开。
消息称,证监会于6月10日向6家基金公司下发了监管通知,其中提到了三项内容:1、请各公司尽力控制募集规模在200亿左右。2、从收到通知起,不投入新的广告,不进一步宣传。3、以前广告中若有不合规的内容,比如“前所未有”,请修正并消除影响。
另有券商渠道传出相似的消息:根据最新窗口指导,每只战配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募集额大概率需控制在200亿,因此请大家通知客户抓紧时间,在周一下单!如果周一达到200亿,周二将停止向个人投资者募集。
据其中一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反馈,6月10日确实收到了监管层的通知。另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6家公司原计划于6月10日晚发布公告宣布调整募集上限一事,不过直至当晚12点,记者并未从公开渠道查阅至关于调整战略配售基金募集上限的公告。
在此前的公告中,6只战略配售基金的募集上限均为500亿。不过,在相关公告中,这几只基金也提到了在募集期间可以调整募集上限。
以其中一只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的发售公告为例,其在招募说明书中提到,“基金募集期间单个个人投资者的累计认购规模上限为 50 万元(含认购费),本基金募集期间可调整基金募集上限,但需满足法律法规关于投资者累计持有基金份额上限的相关规定。”
自6只战略配售基金6月6日获批至今,关于这6只产品的营销可谓火热空前。除了各式各样的抖音视频,甚至出现了给菜场大妈发传单、淘宝找非洲小朋友录制推荐独角兽基金等情况,这在过去的基金产品宣传中可以说比较罕见。
如若6只基金将原计划500亿元的发行上限将为200亿元,那么6只独角兽基金合计最高募资份额从3000亿降至1200亿元。
当然,目前并未有相关公告明确表示独角兽基金的募集上限已调整为200亿。具体情况还待后期推进。
上周,“独角兽”基金来势汹汹,瞬间刷屏不少投资者的朋友圈。继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招商、汇添富6家基金公司纷纷晒出新品海报、证监会批文后,其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托管协议、份额发售公告也相继亮相。
据悉,今天(6月11日),各“独角兽”基金将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且在基金募集期间单个个人投资者的累计认购规模上限为50万元(含认购费)。即将发售的“独角兽”基金与其他基金有何不同,这些基金相互之间又有哪些差异呢?
“独角兽”基金究竟独特在哪里?作为一款新的基金产品,其与其他基金有哪些差异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里主要列举了三个方面:
“独角兽”基金全称为“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主要以战略配售方式投资优质创新企业的股票或以中国存托凭证(CDR)形式回归A股市场的“独角兽”企业。
当然,这并不代表其他公募基金不能投资CDR。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除这6只基金通过战略配售方式来投CDR公司外,其他基金也可以投CDR公司,不过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参与。但是相比较,这几只基金买的比例会更高。
首批战略配售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每只基金发行上限为500亿元,下限为50亿元。如果按照顶配额度计算,6只基金的总发行额度或将达到3000亿元。
众所周知,基金募集达到备案条件后,《基金合同》才能生效。一般基金在达到2亿元即可,而“独角兽”基金们的备案条件显然更为严苛,6只基金的备案条件均是“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3个月内,在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50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50亿元人民币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
这些基金能以战略配售的方式投资优质创新企业的股票或存托凭证(CDR),并不意味着其只能投资权益产品。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在基金封闭运作期内,股票资产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0~100%。记者注意到,一般基金可投资债券信用评级在BBB以上,而这6只“独角兽”基金封闭期可投资的债券评级需在AAA(含)以上。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虽说都是战略配售型基金,但6只“独角兽”基金之间仍有些许不同。除了基金经理人不同外,还有以下差异:
易方达、华夏、嘉实、南方旗下的“独角兽”基金均采用的是战略配售和固定收益两种策略,招商基金旗下的则在此基础上多了资产配置策略;汇添富同样采用了战略配售策略,此外还采取了债券投资策略。
这些“独角兽”基金3年封闭运作期届满后,华夏、嘉实和汇添富旗下的将在上交所上市,而易方达、招商和南方旗下的则会在深交所上市,这点从其基金代码开头数字上也可发现差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华夏的“独角兽”基金要求最低认购金额为10元外,其他5家的最低认购金额均为1元。
华夏、汇添富、南方3家基金旗下的“独角兽”基金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招商和嘉实的由中国银行托管;易方达的由中国建设银行托管。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6只“独角兽”基金转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后的赎回费率各有差异。除招商、汇添富的“独角兽”基金赎回费率相同外,其他4只基金的赎回费率和计入基金资产的比例随持有时间而各有变化。其中,易方达战略配售基金根据持有时间细分的赎回费率层次最多(您可扫描文末二维码查看赎回费率详情)。
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这6只“独角兽”基金在合同生效后的前3年为封闭运作期。3年后,基金将转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转为LOF基金之后,6只基金至少会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在转型后,6只基金的投资目标出现分化,不再是统一的“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有的强调追求“稳健增值”,有的强调“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
记者注意到,在封闭运作期间,6只战略配售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均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债总指数收益率×40%”;而转型后的拟定业绩比较基准则各有不同。
6只基金在转型前,对个人投资者收取0.6%的申购费,机构投资者按每笔交易1000元收费;其转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后的赎回费率,也与赎回费率一样呈现差异。
在封闭期内,6只战略配售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是0~100%,具有较强活动范围。在转型之后,华夏、招商、嘉实、汇添富和南方旗下的战略配售基金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调整为30%~95%;易方达战略配售基金转型后的股票资产占比则为60%~95%。同时,嘉实、汇添富、南方和易方达旗下战略配售基金还要求,投资于港股通股票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
据记者观察发现,在转型后,这几只基金的投资范围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比如,可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可投资债券信用级别评级变为BBB(含)以上等。此外,大部分基金还可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
在封闭期内,基金每年计提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为0.1%和0.03%;同时,若当年计提的费用合计已达到4000万元,则当年内不再计提管理费和托管费。而在转型之后,管理费率均变更为1.5%,且除华夏战略配售的托管费率为0.2%外,其他基金的托管费率均上调至0.25%。(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独角兽”基金火速落地,同时,配套规则也在路上,6月6日深夜,证监会发布的《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9份文件,将支持境外企业境内上市的CDR(中国存托凭证)机制落入实操阶段。
万事俱备,本周“独角兽”基金销售战正式打响。那么,这些未发先火的“独角兽”基金到底值不值得投资?是什么让这些基金脱颖而出?普通投资者又该怎么购买呢?
这两天被基金公司各大海报刷屏之后,很多投资者互相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变成了:“那个‘独角兽’基金你会买吗?”
要回答能不能买,要不要买,关键点肯定是在于有没有投资价值,而怎么样才算是有投资价值呢?
巴菲特老爷爷贴切地形容道:“投资那些会让人亲你一口的产品。”而国内多位业内人士则经常提到:好的投资其实就是“好公司+好价格。”
既然最后的投资落到好公司、好产品、好价格,但因为涉及到通过基金投资,也就是战略配售,所以还有个流动性的问题。因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主要围绕好公司、好价格和流动性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看看“独角兽”基金是否值得拥有。
1、从《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上市监管工作实施办法》中来看,试点企业主要是哪些?
试点企业应当是符合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并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社会形象良好,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能够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企业。
试点企业可以是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或尚未境外上市的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
已境外上市试点红筹企业,市值应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上市不足120个交易日的,按全部交易日平均市值计算。
(一)最近一年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企业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
(二)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能够引领国内重要领域发展的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具备明显技术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已取得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100项以上,或者取得至少一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一类新药药品批件,或者拥有经有权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国际领先和引领作用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具有相对优势的竞争地位,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0%以上,最近一年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且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的比例10%以上。
试想一下,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公司,本身的质地可以说已经是比较不错了。记者从华夏基金的相关资料梳理中稍加举例,投资者可以做个了解。
按照当前的市值,有6家企业满足条件,CDR的融资规模预计能够到达1800亿~3600亿元,约为A股当前市值的0.3%~0.6%,若考虑市场承受能力,若单家为300亿元发行上限,总融资规模能达到1000亿~1800亿元。
2017年3月,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共有164家企业上榜,满足条件的企业共30家(估值200亿元以上),排除已上市和有可能即将上市的宁德时代、小米、被收购的饿了么,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爱奇艺、港交所上市的平安好医生,还剩25家,总融资规模达到3600亿元左右。
从上述这些公司来看,虽然谁也不能保证他们若干年后能一直有着很好的成长性、有着很好的上升势头,但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可以说还是质地比较好的公司,那么接下来无非就是关注是不是好价格!
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将存托凭证的发行与承销纳入其规制范围,试点创新企业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其发行定价方式也应在《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确定的询价制度框架下进行,试点创新企业在发展阶段、行业、技术、产品、模式上具有独特性,有的已在其他市场上市,有的没有可比公司,有的尚未盈利,传统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不完全适用,新的成熟的估值模式尚未建立或未经有效检验,估值和定价难度较大,需要通过充分的市场询价来发现价格。
在试点创新企业询价过程中,将充分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增强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定价过程中的影响力。监管部门将要求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根据企业各自的情况,科学设计发行方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审慎报价。专业机构投资者应切实发挥其在询价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其专业优势,保持应有的独立、客观、审慎,实现试点创新企业的合理估值和定价。
南方基金表示,现在从海外经验来看,CDR的发行定价预计有两种:第一种类似于定增,即增发一部分股份,相当于在原有股价上打折增发;第二种相当于老股转让,是协商定价,不一定参考现行的股票交易价格。
3、战略配售基金参与CDR项目投资时是否均有折价,折价率大致是什么水平?不同项目是否可能有不同折价?
南方基金表示,参考工业富联的战略配售情况,20家战略配售投资者的价格同网下询价发行价格一致,并不存在折价的情况,这也符合公平原则,但最终的CDR战略配售方式并未正式出台,也没有先例,所以此问题也存在变数。
总结来看,估值和定价可以说是左右最终收益的核心因素之一,其实也是在此次投资“独角兽”基金中,最应该重视的地方,但是由于目前并没有真正可参考性的样本,因此这块可能是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点。
说了好公司,又讨论了如何定价,再来聊聊流动性,众所周知,由于战略配售标的存在锁定期的安排,例如目前有12个月、18个月、36个月、48个月,因此,战略配售基金也设置了3年的封闭期。
很多投资者这两天在考虑是不是要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金有3年的封闭期,期间虽然每6个月开放一次,但是只能申购不能赎回,那么如果中途想要退出的线、关于基金的申购赎回?
合同生效后的前三年为封闭运作期,每6个月受限开放一次,在受限开放期内,基金可以接受基金份额的申购申请,但不接受基金份额的赎回申请。
一是等这些基金上市交易后再参与,这几只基金的上市交易时间在基金合同生效满6个月之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封闭期的基金上市交易,往往存在着折溢价的风险;
二是发行期时就买入,然后等基金上市之后,场外基金份额再通过办理跨系统转托管业务转至场内后上市交易,这时候依然要关注折溢价的情况,如果场内价格相对于场外净值是折价,那么转至场内之后卖出就有点吃亏。
因此,总的来看,要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其实问题并不大,只是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便利,而如果比较谨慎的投资者,可以等到基金上市之后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参与。
③到原申购渠道提交跨系统转托管业务申请,提供券商开立的基础股东卡号及席位号;
①在正式办理转托管之前,投资者需确定已在场外某销售代理人(或直销)处成功办理中登账号的注册或注册确认(新增交易账户)手续;
②T日,在转出方(场内)提交跨系统转托管申请,注明场外代销机构代码(6位数)、基础证券账户(10位)、基金代码、转托管数量;
有投资者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既然是战略配售,那么,跟打新基金又有什么区别?既然现在买港股、美股都很方便了,而且通过QDII也能参与,又有何不同?
持股数量大,获配有保证:普通的打新基金一般是作为A类投资者参与网下打新,虽然比网上打新、网下的B类和C类投资者的中签率高,但是获配比例仍较低,参与新股数量有限,通常是在新股涨停板打开后就卖出股票,获得打新收益,对于基金增厚收益有限。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数量大,新股获配有保证,且至少持有12个月,通过长期持有分享企业的成长收益。
参与标的为全球最优秀的龙头企业:普通打新基金参与打新时属于盲打,一般不进行标的的选择。而战略配售基金主要参与回归A股市场的新经济企业的战略配售,这类企业拥有商业模式成熟、竞争优势突出等特点,并积累了多年的运作经验,景气度持续向上。相比于普通打新基金,战略配售基金属于精选优质标的的打新基金。
QDII投资范围主要在其他市场,而战略配售基金是在A股市场,可以享受到一些没有在其他市场上市的好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
QDII受额度限制,规模有限,参与在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力度有限,而战略配售基金可获配数量较多,有机会更好地享受新股获配的收益;
投资标的有更高的标准,试点企业的门槛甚至高于其他市场上所谓的“独角兽”企业标准。(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