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新闻
33个创新课题接地气可应用
发布日期:2023-07-22 阅读次数:

  本网讯 “电动推杆在缩回和推出的过程中,常伴有噪声,会带来不适体验。本课题创新点之一就是采用模态结构分析达到电推杆减振降噪目的。”日前,在新昌县举办的首届“雏鹰展翅”科技创新挑战赛决赛现场,来自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的研二学生宁岳,展示了他在新昌企业“捷昌线性驱动”实习中研究的课题。

  这场挑战赛的参与者,都是在新昌企业实习的高校研究生。参赛课题要求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能切实解决技术难题。该赛事自今年10月启动以来,共征集到33个参赛课题,参赛者分别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经过前期的预赛和专家评审,10个课题入围决赛。

  “目前有70余支省内外高校研究生团队在新昌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新昌县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梁军介绍,2017年,新昌县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打造“新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把课堂搬到企业,把论文写在车间。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研究生团队来到新昌,进企业、下车间,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攻坚克难。这场比赛,正是对校地合作培养研究生人才模式的一次检阅。

  作为现场评委会主席,省轻工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专业教授级高工薛根对现场项目进行了点评,“企业出题,高校接题,政府助题。这次的参赛项目都是学生结合学校知识,针对企业车间生产实际提出的,非常接地气,所以评委给分也相对较高。”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武萁、王振兴团队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获奖课题为“基于鸟羽色彩与肌理仿生的真丝纬三重质感面料设计”。“待在学校或实验室里,往往不知道企业一线需求,研究成果还没进入市场就被淘汰了。”王振兴说,他与学姐进入新昌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实习后,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指导下,根据企业实际提出了这个课题。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雷斌全程观看了这场比赛,对该研究成果非常赞赏,“通过经线、纬线交织,用尽可能少的线,在不同反射角度下呈现出更丰富的色彩”。

  新昌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激发新昌科技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