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2756期】『写作热点』航天与浪漫/“落笔飞升”的航天科技写作素材!格局超越大气层!
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玉兔二号开始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这是人类飞行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空间飞行
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于成功返回。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在酒泉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鲜明底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立足基点;“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的研制生动诠释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诠释了航天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特别能战斗”诠释了航天人独立自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特别能攻关”诠释了航天人攻坚克难、勇于登攀的品格作风;“特别能奉献”诠释了航天人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
自1994年启动北斗系统工程以来,北斗科研人员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自主创新”是北斗工程的核心价值;“开放融合”是北斗工程的世界胸襟;“万众一心”是北斗工程的制胜基因;“追求卓越”是北斗工程的目标追求。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谈起这趟183天的“太空出差”,最让王亚平难以忘怀的还是太空行走。一次惊艳的太空行走,背后是上千次的严苛训练。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她烂熟于心;数以万计的指令,化作条件反射式的肌肉记忆……在王亚平眼中,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
“置身浩瀚宇宙中远望,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是那么壮丽。”再次谈起那次精彩的太空之旅,王亚平神采奕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航天员的状态只有两种——飞行和准备飞行。不论过往几度问天、获得何种荣誉,现在都已归零。”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做起了隐姓埋名人,可爱可敬的中国航天人隔了漫漫岁月而来,他们让我们这个国家“手可摘星辰”。还是在今年国庆,一个“中国C位是怎样炼成的?”热搜刷爆社交媒体:新中国72岁生日之际,我们借助卫星从太空观察我们的祖国。由上海、嘉兴到江西瑞金、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我们发现了一条中国人熟悉而陌生的脉络,它隐藏着中国百年来日月换新天的秘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轨迹,更是穿越百年的光荣之路,中国航天所擘画出的奋斗历程,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远不止是“星辰大海”。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50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太空时代,到今天空间站时代大幕徐徐展开,中国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提前公布,最终火箭一秒不差地实现“零窗口”发射。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几次任务都将发射时间提前宣布并精准到分,充分显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于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以来载人航天的16战16捷,也源自于在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最高的载人航天工程中,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始终得到贯彻和坚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战未知的求知若渴。发射成功后,文昌航天发射场大厅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奋斗是对奋斗者的奖励,中国航天剑指浩瀚苍穹,“长征”永远在路上。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箭”已至,叩问寰宇,中国航天人从筑梦、追梦到圆梦,用奋斗书写着一个个不朽传奇。
“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今年适逢中国人首次飞天20周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六号,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接力从未停止。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底气坚信,未来,中国航天人将创造更多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奇迹,彰显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留下更远的中国足迹。
从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到明朝万户的飞天壮举,逐梦星辰大海与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几多艰辛、几多坎坷;如今,“天眼”问宇、“北斗”闪耀、“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宫”巡天 •••••“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成就惊艳全球、震撼世界。航天之梦,不止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基因作祟,也是中华绵延千年的信仰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