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劳动保障部颁布新的《最低工资规定》,首度推行最低工资标准,以确保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加快、幅度加大。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上调了工资最低标准,平均调整幅度为17%。同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要求2020年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将会推动劳动成本的上涨。
结构型上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使我国劳动力工资保持一个较低水平,但是这种状况正发生改变。2003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就已经出现“民工荒”、招工难。我国经济正在经历“刘易斯拐点”,支持我国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即将终结,劳动力绝对过剩和供过于求的状态将转变为供给不足,特别是数量工人的供给不足更为严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转变已经并将推动工资的持续上涨。
倒逼型上涨。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2年上涨了37.2%,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34.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42.8%。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房价及房租上涨更为明显,2013年住房租金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2年上涨了44.4%,大幅度推高了城市的生活成本。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必然倒逼工资上涨。
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几乎都制定了在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重点发展的制造业部门的规划,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强调的发展方向不同,但其所选择的新兴产业都具备以下特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资本增值;具有全球竞争力水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利和健康,对生态和环境友好,能源消耗较少,原材料使用率高;能够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工作。
生态产业。水管理、再生能源循环及废物管理等新兴产业正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兴起,根据相关统计,欧盟的生态产业在过去5年中的年增长率为8%,预计20年后,全球生态产业市场将达到7万亿欧元。
风能产业。自2001年开始,全球风能产业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09年的增长率高达31.7%。2011年,全球风能装机超过237GW,中国、德国、印度、西班牙、美国等国家的风能装机占到全球装机总量的74%。
太阳能产业。随着全球太阳能装机的增多,太阳能已经成为继水能、风能之后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产业包括上游的多晶硅、变频器、晶片、电池、光伏电池、安装和跟踪系统的生产,以及下游的项目开发、批发渠道、设计与工程、施工与维修。中国则是太阳能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
生命科学产业。生命科学产业有三大板块:生物制造、生物燃料和医药设备。,据预测,到2020年,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燃料、能源和化学品将使全球经济产生2300亿美元的收益,而发展中国家85%的乙醇将由巴西、印度和中国生产。医药设备方面,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且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出现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医药设备将面临全面升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