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新闻
重述创新重要性
发布日期:2023-07-12 阅读次数:

  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也时常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今天就来再次说一说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核心动力和活力源泉,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创新水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中,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加快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企业创新有规律可循吗?企业创新密码如何破解?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采访时回答了如下问题。李寿生:我长期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也在企业工作了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特别是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无论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缓慢的矛盾,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矛盾,都可以归结到创新能力不强这个根本矛盾上。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上。在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无论是年轻的公司还是百年的公司,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小型公司,无论是制造业公司还是高科技公司,企业的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重要性,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为什么有的企业逆势上扬,业绩节节飘红,而有的企业却每况愈下,在艰难中挣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异。在我书中介绍的典型案例中,德国赢创公司就是值得大家高度关注的一家公司。德国赢创公司是一家以新材料为主导业务的跨国化工企业。多年来他们始终把企业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体制、创新管理上都极有特色。赢创公司已经把5年之内的产品、技术储备全部完成,公司的注意力都放在了5年以后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上。而我们不少企业连明天如何度过都没有准备好。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在经营中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只能在市场中“风雨飘摇,穷以奔命”。另外,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还都认识到,在我们经济还处在二流、三流水平时,引进一些国外先进技术还是可能的,但当我们经济发展到世界第二大国,在向强国跨越时,再想引入一些一流的先进技术,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先进技术、核心技术的创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获得!

  《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发布,对我国企业创新目标、创新战略和创新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更高的要求,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我国企业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创新能力不仅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今天,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决定写一本有关企业创新方面的书。

  李寿生:在当前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不少企业都在思考创新、研究创新、推动创新,但有不少企业领导给我讲:“我也很想创新,但不知道怎样组织创新、搞好创新。”“我也想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但不知道怎么搞。”创新方法是当前每一个想创新企业的急切需求。因此,我把企业创新方法作为本书创作的一个核心内容和聚焦点。

  企业创新方法,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包括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和创新人才四个方面。对一个创新型企业来说,这四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这是因为:

  创新战略是对未来的选择,核心是市场定位。无论是战争的经验,还是企业管理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抵达目的地就容易很多。”战略决策选择是企业创新成败的关键。书中介绍了战略定位的起源、原则和方法。

  创新组织是对创新过程的管理,企业创新既要敢于冒险,又要防范风险,更要讲究“投入产出”,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提高企业创新成功率、减少创新风险很重要的管理能力。书中介绍了一个完整创新流程的四个步骤,特别介绍了德国赢创公司创新组织的成功体制、机制和方法。

  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的软实力和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活力的源泉。以色列大使告诉我,中国企业的创新和以色列企业创新的最大差别,是文化的差别。以色列的文化观念是:但凡存在的,都是可以改变的!中国的文化观念是:但凡是老祖宗留下来,都是不可以改变的。创新文化的境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书中介绍了一个创新企业必须要建立起来的五大创新文化基因。

  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世界上任何一个创新活动,无论是重大的颠覆式创新,还是持续的渐进式创新,以及组合式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努力。打造人人都是创新者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持续的创新激情,鼓励成功、宽容失败,是每一个创新企业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书中介绍了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激励创新的管理措施。

  老人家说过:“我们的目标是过河,船和桥就是我们过河的工具。”只有学会和掌握了创新的方法,企业的创新才可能成功,创新型企业才可能养成。

  李寿生:任何理论都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轨迹循环上升的。创新理论同样如此。我认为,在企业创新实践中,但凡成功的创新,一定有方法;但凡失败的创新,一定有教训。我深信:企业创新不是一个无序的密码。从诸多企业创新的实践中,一定可以总结出带有共性规律的创新方法。为了提升大家对创新理论的认识,也为了提高大家对创新方法的总结,我这本书基本上是用典型案例串联起来的书。我把我在国资委工作期间调研积累起来的央企创新案例、在国外考察中了解到的跨国公司案例,以及我在经典管理书籍中学习到的精彩案例都组织起来,希望写出一部通俗易懂,可读好读,有故事、有情节、有观点的企业创新的书。

  这本书我总结和选用的典型案例共30多个,其中央企案例12个,外企案例15个,民企案例4个。在这些案例中,既有央企成功的案例,如中国航天、华侨城、中粮集团、中车集团、神华集团、乐凯集团、海康威视公司等,也包括华源集团等央企失败的案例;有跨国公司的成功实践的案例,如杜邦公司、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赢创公司;还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案例,如三聚环保、东岳集团等。案例都是具体生动的,不仅促人深思、令人感悟,而且还会激发兴趣、引人入胜。除了企业的案例外,大家还可以从书中看到自行车创新起源的奇思妙想,拉链研制百年的艰辛曲折,瑞士机械手表起死回生的惊涛骇浪,咖啡的起源和产业发展的风雨历程,以及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不撞南墙不回头”、几个石油个体户创造历史的足迹。我把这些案例的情与理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表达了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的学术观点,又增加了本书的趣味可读性。

  《企业创新方法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六章:创新发展新时代、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方法、企业创新文化、创新人才管理、创新是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书既有思维上的破旧立新,又有方法上的总结归纳;既展现创新战略构建智慧,又提供创新环境和氛围营造策略;既重创新人才培养,又重创新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创新发展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礼恒,《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詹国枢为本书作序,对本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企业创新方法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书作者李寿生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曾先后担任原陕西省石化厅副厅长,原化工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计划司司长,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业绩考核局局长等职务,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此书是李寿生集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管理经验创作的成果,旨在为我国的企业创新献策助航。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是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还是展望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都令我们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第一位的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定位的选择,首先必须在产业选择上下大功夫。产业定位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稳妥,千万不要来回摇摆,不要轻易变换,更不要朝三暮四。

  ☆开放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抛弃一切束缚自己思维的条条框框,让思维在无拘无束中纵横驰骋起来。

  传统型公司不是产生不了好的创意,而是好的创意往往会被打压、破坏,得不到完美的实施,甚至会被扼杀。

  ☆中国有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中国为什么缺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为什么缺少全球知名品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全球、全行业顶尖的技术领军人才。

  企业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这两个基本点上,如何做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筹”?我认为,必须要下大功夫、扎扎实实地在五个能力的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性成效。

  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工作局局长、新闻中心主任、中央企业媒体联盟主席卢卫东: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如何选准一个切入点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询企业创新之道至关重要。方法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了创新的成效与成败。

  创新驱动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创新力是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提高各方面、各领域竞争力的重要依靠和体现。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郑新立:

  中国现在正经历着技术创新的热潮。对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国家科学水平的进步来说,当前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个最好的时期。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一个基础,在图书销售过程当中,有关创新的作品受到市场的追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对于创新的需求。《企业创新方法论》是站在企业整体构建创新战略方面的全局思考,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创新不单纯是企业的一、二把手或者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务,更是每个员工都要有的意识。有创新文化的氛围,整个企业的创新才能发展起来。企业创新有何规律可循?寿生此书,正是从众多企业创新实践中总结规律,给出了答案。

  创新在当前面临的形势,第一是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前所未有,第二是企业对创新的需求前所未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方法。创新发展有理论、有思路、有方案,但若方法不得当,效果会大打折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部分技术依靠从西方的引进,但发展至今已接近国际水平,再引进就非常难了,这倒逼我们国内企业,不创新不行。

  必须真正静下心来去理解客户的价值和产业互联网的规律,如果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创新很难真正的去实现。

  《企业创新方法论》是一本内容与形式合作共赢,一本既好看,又让人收获启迪的一本好书,不仅有文学价值,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基层地方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扶持,还应该给方向、给平台、给空间、给桥梁。

  县域经济的发展创新应该建立在颠覆性、渐进性、复合性的基础上,才能有新的、标志性的创新,才能使县域经济走上更快的发展路子。

  如果说创新是企业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就是企业的软实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不同表现归根到底是由企业间文化差异造成的,没有文化土壤,企业不可能搞好创新。

  从企业层面来说,搞好创新的关键就是方法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何给企业发展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

  对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创新都是核心竞争力。新书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创新优势来实现自身目标。

  企业创新发展不仅涉及到技术创新,还要包括战略方向的定位,行业的选择,以及资源的重新调配。

  现在已经人人在谈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还需探索。创新是一个系统,不只是技术的创新,还有很多模式的创新、机制的创新,并最终带动文化的进步。

  创新是能动的,创新是有生命力的,创新是应时刻注意培养的能力。多对商界来说,这就是一个更为优渥的投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