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新闻
深刻认识新时代创新的重大意义
发布日期:2023-07-12 阅读次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新时代创新的重大意义,把创新的核心地位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增添强劲动力。

  创新是国运所在。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恩格斯这样评价马克思:“他首先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历史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世界,但近代屡次与世界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失之交臂,陷入科技弱国力弱的困境。我们党诞生于国家积贫积弱、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新时代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宏伟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切实用好科学技术这个革命性力量和杠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创新是国力所依。科技发展水平深刻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广泛渗透,引发国际产业分工的重大调整,正在深刻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和国际博弈的“胜负手”。可以说,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据先机、赢得优势。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正处在将强未强、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增强我国发展竞争力和持续力的决定性意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是国情所需。习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