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欧洲,发力于中国,而后平价于全球。回顾过去十几年的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我们见证了整个行业多次周期轮回,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补贴时代,在实现平价之前,各国装机需求波动主要来自各国的补贴政策的变化,如最早期的欧洲以及2012年之后的中美日等国都出台过促进光伏产业大发展的补贴政策。加之行业技术进步快,后发优势明显,成为很多资本追逐角力的战场,成本下降曲线与补贴退坡曲线的赛跑与纠缠,几代龙头公司都难以持续保持领先位置,龙头地位在繁盛与衰落之间快速切换。
第二个阶段就是平价时代。随着过去十几年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发电效率的不断提升,十几年间,相关产品的制造成本已经下降了90%以上,2018年开始全球部分地区的光伏发电产业迈入了平价时代。当摩尔定律带来的成本大幅下降使某种能源进入平价阶段,就进入了新的纪元。
光伏产业是能源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有成长性的细分领域,从2005年至今,全球新增装机从2005年的1.4GW发展到2019年的120GW,14年来复合增速37%。在这十几年里,中国光伏产业有了飞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从以往的“追赶”到现在的“绝对领先”,同时中国成为了第一大光伏装机国。
行业的成长性,一方面来自于平价前的产业政策扶持下的快速增长和当前全球范围内逐步进入平价背景下光伏发电对传统能源的巨大替代空间,另一方面来自于光伏行业内部不断的重大技术迭代和持续进步。
而在平价时代,光伏产业即将走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技术引领,跨界合作,协同发展,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创造。
2019年,我国光伏产业开始实现由补贴推动向平价推动的转变。尽管在政策调整下,整体光伏市场有所下滑,但受益于海外市场的增长,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出口增速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将保持向好态势发展。
告别补贴驱动的光伏产业,正在试图摆脱政策依赖。企业间由拼规模拼速度转向拼质量拼效益,而海外市场的爆发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这或许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旧的光伏江湖版图正在瓦解,而新的格局将在平价时代重塑。
作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排头兵”,光伏被列入新基建政策重点发展方向。目前,江苏、重庆、宁夏多省市已公布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名单,其中光伏项目达30多个。地方政府重点建设基础设施、“531”政策后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量和价两重因素叠加,光伏发电大规模平价上网的时代将很快来临。
在光伏发展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国内光伏企业也纷纷看好行业未来,密集发布扩产计划。通威股份今年3月开工建设年产3.5万吨永祥乐山高纯晶硅二期项目;福斯特自筹资金进行年产5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的投资;晶澳科技在邢台经济开发区拟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单晶硅棒项目;爱旭拟在浙江省义乌市建设4.3GW的210mm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中利腾晖光伏将在山东省淄博市建立第二个国内生产基地……
这些举措给正在脱离政府“襁褓”的光伏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而在行业加速发展的背后肯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搞懂这个原因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机会。
2020年1月9日,隆基股份正式宣布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合作伙伴,被授予“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光伏解决方案供应商”。隆基的光伏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将出现在迪拜世博会上,亦将代表中国光伏向世界递交一张中国领先的科技名片。
希望的是,隆基不仅以技术的变革驱动能源转型,更应是以先进的理念坚定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借鉴,为全人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说:“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可以改变我们的环境,改变过去200年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太阳能光伏首先是一个科技型的产业,是造福人类的产业。”
隆基这些年应该一直在思索: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更好地把太阳能转化为每个人日常使用的能源。回顾隆基的发展历程,推动隆基从一个只有80多名员工、几十吨单晶硅产能的小企业走向单晶硅龙头的,或许是隆基的价值观。
产品为先才能赢得市场,怎么理解呢?形而下,似乎不那么高大上。形而上,产品是人的自然体现,市场就是人心。
1960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简洁而坚定地指出:“我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在十年内完成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的任务。”这一信息迅速演化成一道宣言、一条组织原则,不仅为登月计划,也为众多技师、政府咨询人员和整个航天工业指明方向。那是一个探索过程的开始,从那一刻开始,发现之旅就从未终止过。从人类登月至今,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便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专家队伍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将登月计划作为个人使命,终于使人类登上了月球。他们能够在巨大的压力下满怀热情地持续忘我工作,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是这项伟大梦想的参与者,这在他们的生命中有着巨大的意义,所以,他们全力以赴,终于使得梦想成真。
今天同样应存在这样的企业,他们满怀同样的工作热情,明确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并肩负起一些不只是被认识能促进企业走向成功的东西(其实这是不会成功的),而是一些可称得上是使命的东西。使命,是永远完成不了的任务。
一千多年前,北宋大儒张载说出了一句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非常深远的话。一千多年来,它一直被中国知识分子引以为最崇高的道德境界和理想追求。自此,如何“立命”,如何安身立命,或者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有依托,精神有寄托,便成了中国人一种永恒不变的情怀。
关于“立命”的话题,如今也多有讨论。而我们应更多讨论的,是关于使命的探索与追求。
使命改变人,使命也改变企业。使命决定企业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什么事情,因而也决定企业采用什么方法做这些事情。从根本上讲,使命决定企业的内容和性质,因而决定企业的命运。但究竟什么是使命呢?当有或比较接近正确答案的时候,一切就简单了!
被广泛称为管理大师的彼得·德鲁克说:“一切工作源于使命,并与使命密切相关。”但他似乎没有讲清楚究竟什么是使命。
即使如此,人类总有大概率事件,在万众瞩目的新基建的风口之下,光伏产业或也会浮现出一批具有使命感的企业,这是本次特别调研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