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新闻
乘风起航 科技创新奏响时代强音
发布日期:2023-06-07 阅读次数:

  两个数字令人振奋:中国创新质量连续8年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在全球创新指数的大版图中,中国连续2年位列第14位,也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中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

  5年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基本实现。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正如习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所说,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5年来,创新驱动发展释放的能量令人瞩目。量子信息、铁基超导、胚胎干细胞等科学前沿斩获重大成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建成运行;载人航天、移动通信、高速铁路、能源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5G、自动驾驶、无人快递等加速走入百姓生活……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创新的“加速度”源自哪里?答案是,创新驱动发展、改革驱动创新。

  “十三五”期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科技活动产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这得益于科技创新投入的快速增长,规模效益凸显。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21万亿元,是2015年的1.56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从2015年的2.06%提高至2019年的2.23%,已超欧盟平均水平。

  长期大量的投入,不仅使创新型人才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总量接近60人年。同时,我国知识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5年的26.3万件增长到2019年的36.1万件,位居世界首位。

  5年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5.1万亿元,为2015年的2倍;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22398亿元,是2015年的2.28倍,提前完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59.5%,比2015年提升4.2个百分点。

  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民生领域创新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技界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多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科技创新如何对国家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发展科技,另一方面是改革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

  5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破坚冰、涉深水,对多年制约创新的老难题动真刀,基本覆盖了“人、财、物”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方方面面。

  2015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部署到2020年前要完成10方面143项改革任务。而今,这张科技体制改革的“施工图”加速落地,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和评价激励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近百项科技计划被优化整合为5大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改革持续深化;

  稳步推进科技“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清理“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出台,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科研伦理和作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通过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的“组合拳”,释放出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不仅如此,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基本成型,各类创新主体充满内生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无论是放眼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还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还得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刘 垠)

  习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线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