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新闻
赣州市印发2023年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23-05-29 阅读次数:

  近日,《2023年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印发。方案提出,2023年,全社会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31%,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前移1位;新增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3个、省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15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5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培育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2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30亿元,省科学技术奖居全省前列;引进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40个,各领域高层次人才400名。方案明确了七大方面29项任务。

  围绕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升研发覆盖广度方面,我市将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开展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支持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中国稀土集团发展。创新人才、项目、金融组合式支持政策,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力争认定独角兽、瞪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加快推进稀土、现代家居两个省级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力争新增省级新产品7项、“赣出精品”5项。

  围绕加力研发强攻行动、提升社会投入强度方面,我市将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鼓励高等学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研院所创新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创新功能。推动“小升规、规升高、高转规”,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00个,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鼓励设立“三无”事业单位、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组建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力争科研院所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统筹资金支持“科技+区域医疗中心”科技计划联合项目,力争医疗卫生机构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

  同时,我市将从持续完善创新机制、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强化科技金融支持等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内生创新动力。加快科技创新立法,制定赣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完善科技项目“全周期”跟踪管理制度,推进科技计划项目“包干制”试点。

  围绕优化科技创新布局、提升重大平台能级方面,我市将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做强产业创新平台、打造生命健康领域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争取获批组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力争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至3个。

  围绕推进共性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我市将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抓好农业科研攻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发展。组织开展6次以上市内外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实施5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新增数字经济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成长性企业2家以上;开展水稻新品种选育,力争1至2个新品种通过审定;突破2至3项富硒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建成蚯蚓硒量产、富硒稻米加工、有机硒添加剂等富硒产品开发小试、中试生产线。

  围绕实施首位产业引领、提升高新园区位势方面,我市将做大做强赣州高新区,支持省级高新区发展,强化园区科技创新功能。实施赣州高新区永磁电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赣州高新区与深圳高新区新一轮战略合作;鼓励园区打造一个首位产业、一个产业创新联合体、一个综合性研发平台、一支创投基金、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一个科技特色园中园的“六个一”协同创新体系。

  此外,我市将从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推进人才融合共享、不断优化引才安才措施、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发挥本地高校作用、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广聚各类优秀人才,提升创新创业活力。在深圳合作共建大湾区人才科创飞地,吸引湾区人才带项目、技术落地;新建科创飞地5个,建设“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2个以上;开展卫生健康“十百千”人才缺额人员选拔,完成领军人才1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年骨干人才1000名的目标。(记者廖福玲实习生刘迁怡李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