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新闻
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发布日期:2023-05-27 阅读次数:

  今年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的总体思路和聚焦的战略重点,为我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科技创新始终是习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6月8日,习总书记在四川极米光电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我国是制造大国,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四川要领会把握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我们带来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观察形势、认识形势、把握形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强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总书记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国内科技发展形势的分析,为我们如何研判形势提供了认识论,为指导我们如何化危为机提供了方法论。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科技创新进行全面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我国排名从2012年的34位上升到2021年的12位。我国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国防科技、高端产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巨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仍存不足和短板,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习总书记既对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我国在原始创新能力、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布局、科技投入产出效益、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科技评价体系、科技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很多都是长期的、深层次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比如,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与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有很大关系。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就必须建立多元化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大幅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我国必须加快补齐科技发展的短板,解决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问题,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为我国科技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习总书记敏锐地洞察到科技创新在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方面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科技创新广度从微观到宇观显著加大,科技创新深度从深空到深海、深地探测显著加深,科技创新速度从信息科技到生物科技显著加快,科技创新精度从认识改造生命到合成设计生命显著加强。同时,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科交叉不断融合。科技创新的新特征和科学研究范式的新变化为我国科技创新带来重大机遇。世界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重大科技革命,英、德、美、日等国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而我国由于明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等种种原因与历史上几次科技革命都失之交臂。我们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踔厉前行,笃行不怠,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更多先发优势。

  立足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时代特征,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遵循,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安排,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题

  习总书记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于我们把握科技创新正确方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立足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时代特征。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大幅提高社会生产力,依靠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遵循。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为我们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创新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它有利于打破报酬递减规律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科技创新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科技资源配置的适当倾斜,促进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科技创新要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科技创新要树立全球视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科技创新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社会分享科技创新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安排。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当前世界经济衰退、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的国际环境和适应国内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时期科技工作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发挥科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只有打破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制约,贯通创新链和产业链,才能畅通国内大循环,拓展国际大循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题。当前,我国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它是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新发展理念、体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标志是发展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科技供给能力开拓蓝海市场,开发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品,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

  习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我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建设科技强国意味着我国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科技强国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在若干重大科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出现一批学术大师,形成中国理论和中国学派。二是成为世界技术引领者,掌握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技术水平从“跟跑和并跑为主”向“领跑”为主转变。三是成为世界创新高地,出现一批世界科技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一批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涌现一批世界知名的创新企业家,产业结构实现高端化。我国要在借鉴世界科技强国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

  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三大科技创新战略,必须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科技和教育深度融合,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人才为本,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创新放在国家现代化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国家创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整体效能和国家竞争力。习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必须培育世界一流创新主体,包括培育世界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改革任务落实力度,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加快建立以质量、绩效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强化创新主体联系互动,科技、教育、金融、产业等部门相互融合,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一体化的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和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协同发挥作用;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手联动,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作用,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双管齐下,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开放合作水平上层次,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坚持能力提升和体系建设双向发力,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根基,优化创新要素组合,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习总书记从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等5个方面对如何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战略重点,画出了施工路线图。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口。原创性引领性不足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最大短板,补齐这个短板需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包括满足个人好奇心、探索未知科技领域的纯基础研究和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牵引的基础研究。同时,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当前和未来影响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供给。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指承担任务重大、掌握技术领先、影响全局长远的科技力量,它对国家安全和发展产生全局性、决定性、深远性影响。国家实验室主要履行国家使命任务,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研机构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力军。高水平研究性大学以人才培养和科学发现为导向,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科技领军企业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导向,是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主力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承载地,要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开展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力源泉。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消除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坚持分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人才评价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大力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减少直接干预。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减少资历和门槛的限制,做到“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开放创新相对封闭创新而言是一种创新范式的转变,它要求在创新过程中树立开放思维和视野,运用企业内外、区域内外、国内外资源进行协同创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同各国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发。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风险和伦理挑战。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依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顶尖科技人才和大国工匠,打造世界人才中心。更加注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开展科研活动,搭建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