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文章
RCS移动互联网时代“我能”的召唤
发布日期:2023-08-01 阅读次数:

  “2014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商用VoLTE并实现融合通信RCS的试商用,2015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融合通信RCS的商用。”这是中国移动总裁李跃2014年初在巴塞罗那GTI峰会上发布中移动RCS白皮书时的计划。彼时彼刻,李跃的话音刚落,就被媒体演绎成“中国移动放弃短信,全面开打OTT”这样抢眼的标题。

  然而2年半已经过去,被寄予厚望的RCS除了在2014年年底在小范围内推出了APP版的小范围公测以外,与数亿用户之间仍然隔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RCS是何方神圣?RCS有何魔力?反复难产的RCS还有没有搞头?

  近几年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OTT即时通信应用的发展,不断蚕食运营商赖以生存的基础通信业务,冲击运营商的传统商业模式。原本是产业链龙头的运营商,其霸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为什么会这样的?因为OTT独特的“过顶传球”方式,可以在基于运营商基础通信能力的平台上,通过通信属性业务的粘性,聚集海量用户,再以社交属性激活用户,让这些用户交互活跃起来,再加入各种新的功能,如支付、游戏、O2O等等,打造出了一个生态系统,然后拿这么一个高度活跃的生态系统给资本市场讲故事……剩下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这就是为什么轻资产的OTT们在资本市场的溢价远远高于重资产的运营商们的缘故,因为资本市场不看好运营商们的未来。

  “这太不公平!”几乎每一个运营商都会这么说,“既然基础通信能力这个金饭碗在我手里,凭什么让OTT们以越来越低的价格廉价租走了开了‘饭店’、做出了‘好菜’卖了大钱,还在高喊着租金太贵要我们年年降价,把我们累得贼死。”

  “既然金饭碗在我手里,我为什么要去讨饭吃?”好,现在RCS来了,这就是给了运营商们一个开“饭店”、做“好菜”的机会。

  RCS(Rich Communication Suite),是由GSMA(全球移动通信联盟)负责规划的,构建在IMS网络之上,具有统一业务集定义的技术标准,是基于手机电话号码簿实现语音、消息、状态呈现等多媒体业务的总称。在早期的OMA定义的PGM标准规基础上,针对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特点进行优化、扩展,形成了现在GSMA领导的RCS标准,在GSMA推动及互联网OTT对运营商的冲击下,RCS逐渐被全球运营商认可和接受。

  RCS通过标准化的软件客户端和通信协议,整合传统电信服务、互联网即时消息、社交网络等服务,基于手机号码在全球范围内支持不同运营商RCS业务之间的互通,实现全球基础移动通信业务的平滑升级和演进,抢占用户通信主入口。

  RCS的商业价值在于,增加运营商的业务吸引力,增强运营商对客户个性化业务需求的响应,基于同样的价格提供更好的服务,减缓ARPU值下降速度,提升用户的忠诚度,保证客户源稳定后,进而开展其他增值服务扩展盈利点比如M2M、公共服务、网络能力开放等。

  毫不夸张地,搞好了RCS,运营商可以在继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之后实现第三次辉煌。因此我们看到,包括沃达丰、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等欧美发达国家及顶级运营商都已陆续商用RCS服务 ,在亚洲韩国KT电讯等领先运营商也已商用RCS。截至2015年年底,RCS已经在35个国家的48个运营商商用。基于RCS平台,2012年全球共计发送了9.6万亿条消息;预计到2017年全球共计发送28,2万亿条消息 。同时,包括美国AT&T、Sprint,中国联通、德国O2等一批重量级运营商正在积极规划提供RCS服务。

  而中国移动由于其行业领导地位和用户体量,无疑将是RCS能否更上一层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运营商上马RCS是为了和OTT竞争,甚至掐死微信吗?这未免太小看了这些曾经的移动通信产业链老大们的格局。

  以中移动为例。中移动2015年营收达6683亿元,利润为1085亿元。而腾讯2015全年总收入1028.63亿元 盈利288.06亿元。也就是说,从总收入看, 中移动基本都是腾讯的差不多6倍体量,从利润看,中移动差不多是腾讯的4倍体量,这基本上是一头大象和小马的对比。但是在声势浩大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中,我们发现这头小马奋力疾蹄,越跑越快,已经隐然有超越群雄的领舞势头,而大象呢,尽管也在努力起舞,但似乎还有些笨拙,没有完全踏准节奏,曾经在2G时代笑傲江湖的“我能”在这里难寻踪迹。

  掐死微信?笑话!运营商们要的是成为每一场舞会的主角!老大要的是重回产业链霸主地位!老大要的是未来!

  中移动实施RCS,并不意味着要与微信等OTT服务进行丛林肉搏,而是要在后电信时代专注“新通信”,即融合通信。中移动发力融合通信,如果理想的话,可以较互联网公司更前置地抢占用户入口,使流量管道增值化,同时可在此基础上拓展各类新业务。这种融合转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新价值模式对旧有价值模式的替代。

  按照中国移动的构想,在网络完成改造与部署后,用户可在保持原有通信习惯、使用终端原生入口的情况下,体验更高清音视频服务、无缝融合的多媒体信息和传统消息,以及更多的社交功能。

  下一步,运营商可基于RCS能力开放建立业务生态系统,通过与第三方应用合作,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使用户的生活与RCS紧密地挂接在一起,增强用户黏性,从而稳固其市场主导地位。这是因为,运营商的业务通过其长久以来的历史积淀,相比互联网应用,其具备更好的全覆盖和互通特性,因而运营商可通过开放自身的网络和业务能力,利用第三方业务提供商拓展运营商业务种类,聚合规模用户,通过衍生服务获取更大的价值。

  不难判断出,借RCS平台,中移动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能”,而这种“我能”的能力,是资本市场最为看重的。只要能娴熟驾驭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哪怕为此多付出了一些资源和努力,哪怕在眼前的主营业务里多干了一些活或少挣了一些钱,回头都可以通过后向收费成倍挣回来,甚至在资本市场成千上万倍地拿回来。

  因此,RCS的目的并不是与OTT竞争。RCS的目的是打造一个生态系统:保持用户黏性,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用户继续提供集中的通信体验,面向用户的、多设备、高可靠性/高隐私性的云服务拓展,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入口。其终极目标是帮助运营商驾驭移动互联网时代。

  一是中移动方面希望RCS能将原来的飞信融合进去。由于原本的飞信与RCS在技术架构上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这就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所幸的是,在有关各方的努力下,中移动最新版本的RCS已经兼容了飞信。2016年5月17日,中国移动RCS进行内部员工公测,目前全国移动的员工已经是“和飞信”激活用户。同时已开通白名单的员工可推荐身边人加入本次公测。

  第二,就是中移动在2014年年底小范围测试了基于APP版的RCS之后发现,APP版的RCS较之微信,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竞争力,最好还是用Native终端方式的。

  Native就是原生客户端的意思,就是在芯片层就把RCS的相关功能植入,在用户开机时,直接进入RCS界面,就是和此前打电话、发短信一样方便地使用,甚至没有任何察觉。而这就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支持。据悉目前有三星、小米、海信、联想、高通、MTK、融聚、宇龙、华为、LG共计10家厂商,参加并完成了中国移动的Native终端测试,从517到现在这些厂商提供的终端都在参与这个测试。6月中移动就会进行一个验收,验收测试完了以后,应该有部分终端厂商会进中移动终端公司采购的入库的清单。目前全球共有156个终端厂商支持RCS原生客户端。

  但是归根到底,Native终端方式还是从芯片层面对终端做一些改动,需要费点事情,哪怕有再多的终端厂家支持,也涉及到同样终端的不同版本问题。有没有更简便的?有!

  这里还有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消息:2016年2月23日,MWC 2016展会上,谷歌宣布与GSMA合作,共同推广RCS。

  此前的2015年10月,Google宣布收购RCS云服务运营商Jibe Mobile,规划在安卓操作系统提供RCS服务。

  目前,谷歌正与Sprint、T-Mobile母公司德国电信、Orange、Vodafone等主要运营商合作,希望利用新的通讯服务模式RCS取代只能发送文字与图片的短信和彩信通讯服务模式。谷歌将研发开源RCS客户端 ,大力推动RCS的发展让其成为未来真正的移动通讯标准,不只是替代短信,类似FaceTime视频通话也将是重点。

  谷歌即将发布的最新版安卓操作系统将支持RCS,目前已有中兴通讯等厂家正在积极测试这一操作系统。这将从根本上解决Native终端方式需要从芯片层动手术的麻烦,RCS推广最大的一个瓶颈将随之解除。

  记得2014年初,当跃总在巴塞罗那GTI大会上发布了融合通信白皮书之后,现场的笔者曾经用这样一个小故事来诠释:

  据说,世界拳王霍利菲尔德来中国参加商务活动时,经常被记者问及一个问题“你认为你和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比,谁更厉害?”对于这类问题,霍利菲尔德通常一笑了之,可是当一次又一次地被骚扰之后,老霍同学终于懒得说客套话了,直接回了一句:“我是运动员,他们是功夫片明星,实在要比的话,让他们一起上,我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