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2年深圳科技创新工作十大亮点公布 八大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制胜新赛道
深圳出台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图为光明科学城启动区。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市科创委组织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帮助我们节约成本达几十万元,极大地帮助了我们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菁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发部中级研究员耿汇津兴奋地说道。2022年,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深圳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像菁良科技这样的科技企业减轻成本压力,提高科研实力,形成了开放共享的良好创新生态。
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是2022年深圳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深圳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科技创新工作在这一年有哪些具体成效?一起来盘点十大亮点!
持续努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大的科技基础能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居全球第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显示,深圳在全球科创中心中综合排名第12位,其中深圳的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球第5位、中国第一。深圳PCT国际申请量连续18年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出台《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建立并持续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市区联动、统筹布局打造未来产业“6+5”核心承载区,实施“强基”“突破”“加速”“融合”“汇聚”五大工程,努力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推动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在5年至10年内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在10年至15年内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出台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加强基础研究布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主动对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布局基础研究数理科学与交叉前沿、合成生物学、新一代信息与计算技术等12个重点发展领域。明确到2030年深圳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8%以上。两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断取得突破。
出台《深圳市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细则,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工作迈上新台阶。共享平台整合单台套原值超过50万元(含)且利用市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4886台套,总原值79.03亿元,涉及分析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医学诊断仪器、工艺试验设备、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等14个类别,平台开放率100%,使用率达109.1%,实现了大型科研仪器有效集中、开放共享的高效管理,为支撑深圳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西丽湖论坛是党的二十大后深圳举办的首个国家级科教领域盛会,论坛构建“1+13+X”的论坛体系,首次在深圳、香港、澳门三地同步举办,线万人次。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西丽湖论坛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大湾区特色、体现融合创新特点的知名论坛,形成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创中心均具有国际论坛支撑的开放创新格局。
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签署备忘录,设立深圳-新加坡产业创新合作计划。支持创新主体自主设计和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74个,合作国别涉及美国、日本、英国、以色列等22个国家。
先后印发前海粤港澳合作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和管理办法等,实施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累计1.1亿元财政科研资金跨境香港投入科研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是由省市政府共同谋划、战略科学家牵头筹建、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重大科技平台,由南方科技大学会同香港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力量共建。中心的成立旨在瞄准量子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量子基础科学研究为核心,量子技术应用为牵引,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探索打造“一国两制”下的科教融合发展新范式,打造量子科技国家战略力量。
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于2022年初全面启动建设,门户网站已开放试运行,向深圳全市科研人员提供全球顶级期刊文献资源的实时获取。首度开放爱思唯尔、科睿唯安、施普林格·自然、威利四家国际顶尖期刊数据库版权商提供的六大外文数据库,实现亚洲首个国际出版文献资源的城市级覆盖。研发突破高精度知识获取、深度知识关联挖掘、超大规模知识智能服务三项关键技术,打造亿级规模知识图谱及知识智能型情报挖掘系统。
由南方科技大学和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和第四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暨2022年“青年科学家502论坛”成功举办。颁奖典礼首次落地深圳,共100名青年科学家获奖者通过腾讯会议线日,中国首个资助基础研究、纯公益性的腾讯新基石基金会落户深圳,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100亿元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提供了深圳范例。
2022年,科技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在深圳市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肯定了深圳前期改革创新成果,扩充了深圳外籍人才认定范围。这标志着深圳先行先试制定全国首个地方性外籍人才认定标准的改革举措被正式纳入全国试点工作方案,深圳经验再次在全国予以推广。
2021年3月,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利用综合授权改革契机,制定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两年来,已为500余位外国高端人才办理确认函。这一举措受到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度肯定,并于2022年逐步试点推广。